發表文章

《游牧人生Nomadland:流浪者之歌》

圖片
你能想像這世界上真的有一群人是以車為家的車床族嗎? 電影描述了2011年歷經了金融風暴,在內華達州小鎮的石膏廠關閉與丈夫過世之後,失去一切的Fern踏上以露營車為家的公路旅行,在途中遇到那些同樣以車為家的新興族群。 為了繼續活下去,你願意放棄生活中的哪個部分? 六七十歲本來應該是含飴弄孫的年紀,但在美國有一些阿公阿嬤卻還在與各種帳單各種貸款房租奮鬥掙扎。微薄的退休金也無法支撐起那些沈重的負擔,於是卸下重殼放棄房子,家當都搬到車上,過著四處遷徙流浪打工的日子,彰顯了美國社會福利制度的問題與他們的處境。 虛實之間 電影改編自Jessica Bruder的書,以紀錄片與敘事片的混合體寫實的記錄了這一群人的生活型態。之所以說寫實,是因為片中出現的大部分都不是專業演員,包括在Amazon包裝工廠遇到的單親媽媽Linda May,罹患癌症即將不久於人世的Swankie,聖誕老人Bob wells,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人物,真實在書中出現的人物。甚至游牧民族的社群互助聚會Rubber Tramp Rendezvous也都是真實存在的。那些壯闊的荒野或岩石,也都是真實存在的。 但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可能未必如想像中浪漫。你可能要忍受半夜被嚴峻的低溫冷醒,忍受罐頭湯料理,忍受在車上拉屎,拉到一半還被狂敲門的不堪,而且別忘了自己的屎自己倒。沒有做好準備就上路是非常危險的,若你在渺無人煙的荒漠中爆胎或拋錨,是喊破喉嚨也沒用的。 但令人溫暖的是,在路上的人們總是樂於互相幫助的,不管是介紹工作,分享食物,交換生活必需品。路上的人們也總是較容易敞開心胸的,抑或圍著野火談天說笑烤肉唱歌,抑或往火堆投石紀念逝去的車友。 "I'm not homeless, I'm houseless" 被迫上路的Fern難免令人為她感到擔心,在超市與過去家教學生與家長的偶遇是Fern第一次被邀請回到房子裡居住。”I’m not homeless, I’m houseless” 我不是無家可歸,只是沒有房屋,Fern看起來故作倔將不接受同情。當同事Linda邀請他去游牧民族們的車友聚會時,Fern也覺得她並不需要這些,這或許參雜了一些美國普遍社會對這些以車為家族群的不友善觀感( 註1 )。但表情仍然隱藏不住那些困惑與迷茫,一直到找工作到處碰壁後轉折。 "我不明白為何要鼓吹人們...

《魔術師The Magician:關於Ingmar Bergman的魔術》

圖片
魔術師( The Magician ), Ingmar  Bergman 在1958年的作品,關於 Albert Vogler 的 旅行魔術劇團在小鎮被警察與科學家扣押的故事.  Vogler一行人的魔法、魔燈、催眠、魔藥等超乎自然的能力引起眾人的好奇與崇拜,無法說話的Vogler更添加神秘面紗,但小鎮的警長與科學家卻不這麼想,強押Vogler一行人要求表演,想要揭穿是法術、巫術、魔術,還是騙術. 魔術師正是Bergman自己的投影,魔燈暗示了這件事:電影本身就是一場魔術表演,目眩神迷, 帶給觀眾驚奇與想像.但當魔術遇到用放大鏡來檢視的科學批判會有多麽不堪,就像那些批評Bergman電影的評論家,試圖找出所有的不合理將其拆穿,完全否定其中的藝術價值.對科學家而言,理性才是他唯一的信仰,他對魔術一點興趣都沒有,他只想把魔術師開腸剖肚,好好研究一下.他一點也不在乎魔術師為他帶來的特殊體驗. 相對於權貴階級的,是廚房那些平凡的廚娘、侍女、一字眉車 夫. 這些人象徵了不同的觀眾與他們面對電影的態度,有的人因為不懂而害怕,因為不懂而厭惡,有人不相信,也有人深信崇拜,甚至視為痛苦的救贖,卻殊不知魔術師根本沒有魔法,頭髮是假的,鬍子是假的,連啞巴都是裝出來的,他們看不到魔術師褪去所有偽裝後嬌喘一聲(?)依偎在妻子懷裡的樣子. Ansiktet ,瑞典原文片名意思The Face,指的正是 魔術師的面具,魔術師戴上了面具,透過能言善道的劇團公關包裝推銷,取悅於觀眾.面對瘋狂粉絲,我們卻能看得出來魔術師內心的羞愧.Bergman將之對比 於片頭一開始遇到的落魄演員只求精神超脫於軀體. 整個電影表演像舞台劇,演員對白表演都略有浮誇的感覺,看愛之液那段忍不住覺得像綜藝節目的演戲橋段XD 而裡面到底有沒有真正的魔法呢?Vogler的催眠術?還是關於一字眉車夫的預言?我不知道.但裡面唯一可以確信的魔法,應該是愛情吧.

《共犯: 異鄉人》影評

圖片
共犯是台灣較少見的類型片,是部帶有懸疑驚悚色彩的校園電影。實際上在鏡頭的凝視下,青少年的寂寞與脆弱一覽無遺,有被霸凌的寂寞,渴望歸屬的寂寞,不被認同的寂寞,不被理解的寂寞。只要是人應該都渴望有人認同,渴望有人理解,渴望歸屬感或是存在的價值,但當這些無法得到滿足時,寂寞油然而生。尤其在逐漸脫離家庭保護而即將進入社會的這個青黃不接的年紀,面對寂寞更是有強烈的感受,如果心智較為脆弱個性更可能因此而扭曲。而影片也巧妙地以"異鄉人"來比喻這些寂寞的心境。 「反正只要大家都相信,那就會是真的。」或許我們都不是殺人兇手,但不管是那些在網路或媒體裡造謠的、捕風捉影的,打者正義的大旗自視為制裁者,卻在受害者身上畫下血淋淋的一刀而不自知。而那些旁觀的人,甚至是漠視的人,自以為能夠獨善其身,但其實是默許罪惡橫生,或許我們都在不知不覺之中加入了共犯結構。 次之,影片探討何謂好學生,何謂壞學生,我們在這些人的身上貼上標籤,用自以為是的眼光去看待他們、評論他們、甚至霸凌他們,在他們身上留下不可抹滅的傷害。 影片視覺瑰麗最讓人讚許,攝影、調光、音效都不錯,造型有點錐錐的。故事還算流暢,可惜張力不足,有一些不合邏輯之處,角色刻劃也不夠立體,就是你知道角色的設定是什麼,知道導演想傳達什麼,但情感上讓人較難共鳴。

《雲端情人:愛情辯證》影評

圖片
雲端情人(her),是一部用科幻片包裝的愛情片,Spike Jonez用溫暖的色調與溫柔的聲線描繪寂寞與愛情。 電影描述Theodore愛上OS作業系統Samantha的故事。你說哪無可能!乍聽是有點豪洨,感覺一不小心就會讓人出戲!原本以為又是討論人與科技的老梗故事,科技永遠無法戰勝人類、永遠無法取代人類,人類是萬獸之王的故事。但恰恰相反,配上Scarlett Johansson沙啞又溫柔嗓音的Samantha,既聰明又熱情、對世界充滿興趣、能幫忙處理工作、能聊天能談心、會譜曲,會忌妒吃醋,還會做愛,這麼完美的情人就只差肉體,你說我們真有可能跟這種虛擬的情人談戀愛嗎?跟你家電腦? 這似乎是導演丟給我們的一個愛情辯證習題,沒有肉體的柏拉圖式戀愛到底存不存在,我想,從電影中看到的答案是"椰絲",就像甲甲的感情,旁人看起來有點瘋狂,有點難理解,但他確確實實存在,甚至可能更動人。戀愛中可能沒有什麼不可能,因為談戀愛的人都像精神錯亂。 「Falling in love was a crazy thing to do. It's kinda like a form of socially accetable insanity.」 「戀愛是件瘋狂的事情,就像一種社會所認可的精神錯亂。」 在未來的世界中,人類更加依賴科技,路上的人都像個傻子一樣的跟自己的手機或電腦說話,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逐漸被科技取代,甚至信件往來還需要主角代寫,印出來還要像手寫一樣。對比如此虛假的情感,Theodore跟Samantha之間的愛看起來是不是反而更真摯動人呢! 在電影中可以看到Theodore與他的超正前妻,還有鄰居Amy與她的丈夫都有一個共通的問題,就是某一方總是對另一方有某種期待,甚至希望改變對方,控制對方成為心中所想像的模樣。這的確相當血淋淋阿!現實中的愛情的確常常這樣上演,我希望你能瘦一點、我希望你也能幫忙打掃、我希望你也孝順我的父母、我希望‧‧‧、你不能‧‧‧。但只要有其中一方不願意妥協、不願意配合,就會產生裂縫,即使是芝麻般的小事。 這也是Theodore為何愛上Samantha的原因,Samantha對Theodore來說活脫脫就是一個量身打造的完美情人,知道Theodore的過去...

《少年Pi的奇幻漂流(Life of Pi):不一樣的李安與其哲學辯證》影評

圖片
李安說了一個故事: 一個與老虎在海上漂流的奇蹟故事, 用了大量的電腦特效營造出瑰麗及絢爛奪目的畫面, 讓妳不得不讚嘆:「 Amazing!!這真是一個奇幻的冒險故事」。 李安為3D技術賦予新的意義,輔以3D的臨場感,更讓觀眾彷彿置身於同一片如夢似幻的海上。 但就在結尾的十五分鐘,突如其來一記強而有力的殺球, 讓坐在台下的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反應。 讓我們不得不又重新回想前面的情節, 讓我們不得不去咀嚼電影留白的那些部分, 讓我們不得不去懷疑那一個多小時和主角一同經歷的冒險故事。 戲劇張力震撼,也牽起我們的情感糾結: 「我們懷疑所有的美好,又拒絕承認現實的殘酷。」 用3D所鋪陳建構出的世界瞬間瓦解,也難怪李安說沒有3D無法完成, 我相信這部電影的成功,3D技術與特效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元素。 這不只是單純的奇幻冒險故事, 在這部電影裡更摻進一些有趣的哲學辯證, 繞梁三日,餘韻不絕,讓我們走出戲院才開始不停思考。 信仰的本質 信仰的本質是無法被量化、無法被科學證實的, 就如同PI這個無理數,永遠無法精準的描繪圓周率, 而我們卻能看見這個圓。 因「信」而「仰」,這也是信仰富饒趣味的地方。 什麼是神、神又在哪裡、神性與人性又要怎麼相呼應呢? 老虎在故事中,象徵了原始獸性,象徵了求生本能, 更象徵了神性的考驗。 (在這裡,李安所描繪的信仰不特指特定宗教或神祇, 而是兼函東方思想的老天爺、天公伯) 老虎製造緊張,讓PI恐懼、陷入困境、陷入絕望, 讓PI不得不對天吶喊: 我已經失去一切,我臣服了,祢還要我怎麼樣? 然而, 這正是老天爺的考驗,所以PI說:沒有老虎,恐怕他一個人活不下去。 困境更是神性與人性相呼應的港口, 就如同我們通常在最困頓無助時, 會想到我們心中的信仰,向祂祈求。 因此在那片海上,PI已經在老天爺的範圍之內了。 「你在老虎的眼睛中什麼也看不到,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。」 PI的父親認為老虎是沒有靈魂的, 但PI並不這樣認為, 對他來說,這隻孟加拉虎就是老天爺給的奇蹟了。 因此上岸後老虎的離別,更讓PI難過。 關於食人島 在暴風雨過後,PI的心靈與生存本能都受到嚴重打擊後, 如同上述,人們在最無助、毫無希望、甚至絕望之時, 只能將希...